父母散文随笔

时间:2024-02-22 17:53:07
父母散文随笔

父母散文随笔

父母散文随笔1

一直怀疑,父母的那个时代,是否真有爱情。也一直的怀疑,父亲怎么可能真的做到,与母亲的约定?在那一年的冬天,当玉子整理父亲的遗物,在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一张明显被撕掉,而就在紧挨着那张被撕掉的后面,那张空白的扉页上,一行因为用力写字而留下的印痕,是那么鲜明地刺痛了玉子的心,玉子甚至依然能够感受到,写字的人,心中那份决绝,那份从容、坚定。那句话玉子至今还清楚记得,那个写字的人,就是玉子的父亲,在母亲离去一年以后,玉子的父亲一个人,独自安静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贵阳来到小城,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城的建设当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父亲认识了紧邻单位的母亲,相识、相恋,结婚生子,把一生奉献给这片热土,也养育了玉子姐弟几人。曾经美丽而骄傲的母亲,在生产玉子时难产大出血,差点死去。也因此,自玉子懂事起,家里便不曾安生,母亲的病时常地发作,每次都是在死亡边缘徘徊。两人不多的工资,加上母亲从单位支领的零活——糊火柴盒——换取一定的生活补贴。除去随时应付住院的费用外,基本上只能勉强地维持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纵是这样,家里平常依然欢笑多于争吵,快乐多于悲伤。虽则,物质上并非能够满足,至少精神上,玉子是能够感觉到,那是平淡而幸福的,洋溢着淡淡的温馨,有着平常人家的温暖。

其实,由于多年病痛折磨,母亲已如失去水份的花朵,面色蜡黄,头发稀疏,枯败而无光彩。虽然同样地操劳,父亲却要精神得多,容貌还能看到几分英俊。正是这样反差极大的两人,玉子却很少发现他们会为了一些琐事而争执。偶尔地几次,父亲会一个人爬到单位附近的山上,独自地坐一会。多年以后,玉子心里多少有些明白,那,也是父亲生气到极致时,所能够做的一种发泄与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母亲年轻时很是漂亮,追求者众多。父亲在另一个单位,又是从异地而来。除了本身还算英俊的相貌外,玉子也想不出来,父亲究竟是如何,能够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芳心认可?想来,单位同事与亲朋好友中公认的好人,也是父亲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筹码。心性善良、温文尔雅的父亲,自有着其难以抵御的人格魅力,不止获得母亲的芳心,也征服了所有母亲的家里人。而父母亲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更是尽到了一份责任,不单供养了几位舅舅和幺叔读书,以及对他们的娶妻生子等的照拂周全、竭心尽力。父母在一众亲戚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这是他们的真心付出,所收获的一份足够的尊重。

多年以后,在今年去三舅家拜年时,偶尔地提起来,父亲的病竟猛烈如斯,三舅的一句话,一下子打开了玉子多年心头的疑惑。当玉子说道父亲走得如此匆忙时,三舅却说他是求死之心,别人是无法挽留的。语气中一丝惋惜、一丝缅怀,还掺杂一丝由心而发的敬意。玉子不由地想起来,当年所看到的那一页纸上,那直透纸背的字迹。原来,父母的爱情,亦是如此地缠绵悱恻,唏嘘哀怨。

记得当初,在众亲友帮助下,收拾完母亲的善后事,一家人围坐在那里。看着连日来极少言语,如一具木偶般的玉子,父亲轻声地安慰,让玉子想哭就哭出来。不想,刚忍不住失声痛哭的玉子,却被幺叔一句呵斥,硬生生地把眼泪又逼了回去。而父亲并不曾多说什么,只是那眼中隐藏的伤痛,无知的玉子并不曾看出来。怪不得幺叔,虽然当时玉子并不能理解幺叔为何要这般做。而其实,在工作以前,幺叔几乎是父亲带大,读书时,更是与三舅幺舅同吃同住过。对于他的哥嫂之间的感情,幺叔一直看在眼里,感同身受,比我们谁都更了解明白。对于母亲的离去,幺叔也深知他的哥哥心中的痛,那是当初的玉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清楚的。幺叔宁愿打断玉子伤心母亲离去的泪水,只为,多少能够减轻,他的哥哥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常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幺叔,他是真心地心疼他的这位不善言辞的哥哥。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父亲,在那时已然心生死意。他的一颗心,早已随着母亲的离去,而不再跳动。玉子不知道在母亲离去的那天,父亲与其有着怎样的一段对话。而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并未曾流露多少心思,也许,是玉子几兄弟疏忽大意,没有觉察。去了一趟温泉疗养院回来,父亲为他的小儿子带回一口袋大小不一的石头,只因为那时的玉子迷上了摆弄各种石头。而其实,父亲辛苦地带回来的不过是一些稍有形态的鹅卵石,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随后,在暑假,父亲又带着玉子去了贵阳几个亲戚家里,一一拜访。其时,父亲已然开始出现病症,身体明显地大不如前。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情越发地严重,很快地,竟已不能自理。

十二月,冬至刚过,小城开始感觉到冬天的冷意。玉子在睡梦中被叫醒,人们告知玉子,父亲已然离去。浑浑噩噩中玉子来到父亲的面前,依然不能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事实,父亲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不能醒来。奇怪地,玉子并没有感到有多难过,只在整理父亲的遗物,当看到那一行直透纸背的字迹时,玉子终是不曾忍住,泪水泫然而下。

玉子至今还记得那一行字——“等我一年,我将来找你!”

玉子兄弟商议,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于母亲身边。玉子知道,他们这样做,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地开心的。

父母散文随笔2

三年前,母亲做了心脏手术,恢复得不错,之后只需每一两个月去医院抽血化验一次,以决定每天的药量就行了。和住院时的心情已完全不同,每次从山村老家到市里医院,我们都当成一次三人游。

最近一次化验后,我们在医院北门外吃灌汤包。我提议,时间挺充足,我们去医院附近的王城公园看菊展吧,前段时间看别人发的照片,可好看了。父亲第一个响应。母亲也说好,再看看菊花。

王城公园里,菊花摆着各种造型,球形、圈形、菊花形、扇子形、游动的鱼、盘旋的龙、飞舞的蝶,龙船里载着菊花,老树上开着菊花,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菊世界。

天气晴好,阳光温暖。父母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惊奇着,虽说这三年每年都看,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呢。

在菊花前,我给他们拍照,两人离得两尺远。我示意父母离得近点,母亲笑着不动,父亲主动挪了一步,距离缩为一尺。我说:“牵着母亲的手。”父亲看了看母亲,听话地伸出手,母亲却把手插进了口袋,父亲手没处放,只好伸到母亲的背后。母亲很不好意思,笑着把头扭到一边。

我让父母为难了。一辈子,他们从来没有在人前拉过手。记得母亲说,结婚头两年回娘家,两人连走路也是一前一后离得好远,好像没有一点关系似的。

正值王城公园举办一个摄影展。其中有张老照片,河上还是老吊桥,站着一对年轻人。母亲仔细看了看,指着说:“是的,第一次来时,公园里就有这样的老吊桥。我穿的是绿色小格子的上衣,也是两条辫子搭在肩上。你爸穿的是白衬衣,跟照片上一样。那时,没舍得照相。”

母亲第一次来王城公园是在1966年。18岁的母亲经媒人介绍,刚与父亲认识。父亲借一辆自行车,载着母亲骑过伊河、洛河,带的是奶奶烙的饼,只在街上喝了两碗稀汤。

公园里的漫步,让父母暂时走出了琐碎的生活 ……此处隐藏13675个字……人给儿子写了一首诗,“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语出惊人。但说归说,做归做,胡适本人却是极孝顺的儿子,他客居海外时,坚持每天写家书一封,让老母亲时时读到儿子的信息,待到胡适的儿子长大,他也用这标准来要求儿子,全不顾年轻时写的那首诗了。今天,我们的通讯手段无比发达,有谁能做到胡适这样?别说每天一封信,哪怕每天一个短信?

这是一个制度化、结构性地消灭人伦的年代,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亲子之情,天伦之乐,原本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却不料败倒在这坑爹的时代。

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亲情并未退化到泯灭,它仍然死守在我们内心的底角,当朋友不可靠、爱人不可靠时,父母几乎是我们最后的情感依托。更何况,千疮百孔的养老体系,让子女们更加放不下心,国家不养老,只能“养儿防老”,儿却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一代的中国父母,把全部心思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太疼惜孩子了!要知道,牵挂是相互传染的,是要继承的,父母过分的爱,成为子女不能承受的重,要变本加厉地“返还”给父母。如果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像外国人一样相对独立,我们两代人是不是都可以更洒脱一些?

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

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决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不好,现在混迹广东,娶了媳妇安了家,在老家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自豪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相隔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两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弟弟,他在首都,衣食无忧,他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伴着他们,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他们也带着孙子,享着天伦之乐 。弟弟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好孩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近六十岁,当父亲的父亲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

爷爷去世,我登上北去的飞机,躲在三万英尺的云底,以波音的时速追赶即将老去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们,他们还有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父母散文随笔15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观点和对事物的认识也趋于成熟,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鲜明的个性,有个人小秘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性格特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否则,我们的交流就出现了障碍,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其实,天下父母的心都是相似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身体健康、勤奋学习,将来能够成才;都希望孩子能把父母当作朋友,遇到问题能够开诚布公地一起探讨。可有的孩子感到课业负担太重,很难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于是,开始迷恋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游戏中找回自信和成功的感觉。有的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不愿将心事跟家长或同伴讲,只得在聊天室向网友诉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要融入社会,要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而与家人、亲友、同学不交流,与社会格格不入,以后怎么能自立于社会、自立于时代?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性要求孩子学习成绩门门优秀,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尊,一旦我们过强的自尊心演变成虚荣心时,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年轻气盛,遇事冲动,感情用事,甚至打架斗殴,尾随社会上一些危险分子而不考虑后果,让家长和老师担心。这些行为都是万万要不得的。

父母爱子女是无私的,本不需要任何回报,但为了使子女从小学会对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回报以关心和爱护,父母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子女索爱。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少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致于有些孩子只会享受亲人的爱,而不知以爱回报亲人。孩子们,你们放学回家,在学习之余要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简单的家务。妈妈下班回家前,你能把拖鞋整整齐齐地摆好,能把洗脸水放好。爸爸身体不舒服,你能到床前问候几声,能递一个热毛巾帮爸爸擦擦身子。爱心就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培养的,有了爱心,也才能珍惜父母、他人、社会对你们的每一份爱。不可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长大后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的奉献是双向的,真正的爱从来都是对流的。

孩子们,身体好是第一要素。我们做家长的谈到你们学习时的共同感觉,就是现在你们的学习比起我们当年不知要辛苦多少倍。将来你们最有资格感慨十年寒窗苦了。繁重的学业首先要求你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去支撑,你们要挤出时间锻炼身体。

在这缀满果实的季节里,你们又站在了新学年的起跑线上。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出发。

《父母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