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一生不枉过美文
“衣柜里有一些过季的衣服,既不想再穿,也不舍得扔掉;思想里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明知不可为,却也不想放;于是,衣服渐渐蒙了尘,想法渐渐也不再执着了。每一天在本质上都是每一天,不同的是每一天我们的境遇,以及在不同的境遇中所产生的想法。”
很喜欢这段话,看到这段话时,觉得与自己的心境太符合,也就保存了下来,这种既积极又带着一点小消极的想法,每个人都会对这段话有不一样的思考,但都逃与读这段话时的处境相联系,而我体会到的是无可奈何和束手无策。
当空气安静下来,我喜欢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抑或者躺着,即使周遭万籁俱寂,但思绪总会横穿马路,走过好几条街,在脑海里上演着一场兵荒马乱的剧情。我喜欢这种思考,这个时候是在和自己的促膝长谈,没有掩饰和虚伪,更不用任何粉饰,这个时候的自己,才全活了出来,也不会有危险。
有时总会钻进死胡同,这也许就是旁人总说的“较真儿”吧,我也一直不能做到对它完全的理解,说不出这种性格的错与对,但好像也想通了一些。自古就有“专注”和“痴情”这两个词,我个人觉得,“较真儿”与他们也不无相似之处,之所以专注与痴情,还不是出于一种认真,人只要认真的做一件事情,就难免不会吹毛求疵的苛求完美,这个时候就会一不小心走进一个死胡同,这件事完成了,也就从胡同里钻了出来,可如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也就真的钻进了一个死胡同里,谁也无法判断,这是对的还是错的。旁观人可能管这种专注叫做“一根筋”,但有时旁人是无法理解当事人内心那份“执着”的。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就像人到底要活的明白还是要活的糊涂一样,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不同,也就无法去评判那种才是最正确的。但都不可否认的是,明白也好,糊涂也罢,我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们无从知道别人的过往,也就无法体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不同,都有各自的道理。
我有时想不清楚人与人在机缘巧合下相遇,到最后为什么还有各别两宽,各自安好。那最初又何必浪费一次相遇的机会,既然不能陪彼此走到最后。
或许,遇见就是为了离开。
人与人的缘分用唯物主义说不出源头,但在相识那一刻,总会有说不出的奇妙,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当有一个陌生人走进你的生活,你会出现动物的本能,首先是自我防御,对对方有一种对敌人的试探,试探对方和自己是否是一类人,是否可以继续发展成朋友,这个过程,也就是了解的过程,相谈甚欢,还恨相遇太晚。每一段关系都需要保鲜剂,而这个保鲜剂就是生活,生活的琐事会渐渐的让彼此看清真实的面目,无论是相见时的默契对答,或是偶尔的'心照不宣,在生活的琐事中,一切都会暴露无疑,是一生挚友还是匆匆过客,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人,但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都会留在我们身边,我们甚至无法预料哪些人会来,哪些人又会走。有时就会显得很被动,相遇时有多欣喜若狂,一别两宽时就会有多落寞,而彼此渐渐降温的过程,其实是最让人无所适从的。
这个时候也就体现了做“糊涂”人的好处,凡事想的太明白,就真的是太明白了,以至于不给自己留一点点模糊的地方,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傻。可偏偏就有人愿意做这样一个不该“执着的”执着人,我也身在其中。
只能说,一开始就很认真,并给予了希望,以至于有一点点的失望,就会思绪万分,最后钻进死胡同,如果最初少一点执着和专注,多一点糊涂,也就不会分分都“较真儿”。
但我并不抱怨与一些人的相遇,因为是他们支撑起我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使有悲也有喜,但中间的我过程是一生的受益,用那句都快用滥的话说“有些人的出现就是为了给你上课的”,是啊,要不然怎么成长,怎么能恍然大悟。
这样的课,喜乐参半,最后下课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放学回家了,只有自己还没缓过来神,剩下满地的悲伤,而这节课的学费不光是时间,还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有酸有甜,也有回忆,到最后只剩下自己。
留下的是命运,离开的是人生。但都是自己一生无法割舍的回忆。早上起来时,恍惚记得昨晚的梦,梦里的面孔很熟悉,很亲切,但有一种恍惚,她到底离没离开我的生活,这种梦里的感觉,既真实,又有一些遥远,喝杯茶,清醒一下,原来她离开我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
“早自知,在你眼中的我,是你随便相识的一个,仍愿你认可,让我多一刻静坐,可使我领略一生不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