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背后美文
昨天,一整天我们师生都沉浸在欢庆元旦的喜庆气氛当中。上午的“器乐合奏”无论是笛子的清脆嘹亮还是二胡的宛转悠扬,都给与会者带来美的享受。下午的茶话会,孩子们吃着瓜子糖果子,表演着自己拿手的节目,欢声笑语不断从每个教室“流溢”出来。
“学会两种乐器”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学笛子。四五六年级学二胡(今年四年级学横笛)。很多家长不理解,送到学校只要把成绩提高上去,其他的都不重要,孰不知除了成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品质需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性情的陶冶或许在一节节兴趣课中得以挖掘和培养。这是给孩子幸福一生奠定的基础。其实,这才是我们邢校长良苦用心所在。
昨天看到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坐姿的端庄,还是下场的整齐,无论是曲调的把握,还是演奏的整齐度,都足以看得的出下了真功夫的。汇演结束后,邢校长和颜悦色的鼓励孩子们演奏水平超出他的想象,希望来年更比今年好时,巡视四周,看到孩子们眼神都亮亮的,满含笑意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元旦汇演之所以如此圆满,大都归功于两个音乐刘老师。记得一个月前,刘老师带着情绪找到我,生气的说“你这个班到现在没有进甲队的,进乙队的才7个人,你说咋办?”我很无奈的说:“我是音盲,我教不了,你说咋办,我听你的,大力配合。”他说“课堂上学不会,只能课下补。”我说“那你列个单子,哪些孩子需要补,我找家长沟通。”说真的,看到年过六旬的刘老师,经常嘴上带着燎泡,嘴唇干裂,于心不忍。这么大年纪了,天天为那些学不会器乐的孩子急火攻心。尤其是,临近元旦一周的时间,刘老师都是带着保留针来给孩子们上加班补课。这很让孩子们感动,学二胡的热情极大的被激发出来了。
离元旦汇演最后一周,也是刘秀梅老师(负责教一至三年级笛子)最辛苦的时间段,她除了排练低年级的笛子外,还不辞辛苦的给高年级学生排练上下场,包括主持人、指挥的肢体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的问题是我这个音乐外行看不出来,不会指导的,每当她面带微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指导孩子们时,我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在我们学校干工作没有明确分工,没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大家心往一块用,劲往一块使,因此,全校上下才形成了和谐温馨的大好局面。才让每个博士人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逼迫”学生们学习二胡,我很有感触。尤其是元旦前一周,我们班还有8个不能参加汇演的学生,抛开给班级加分这个私心来说,我考虑到学了一年半,最后不能上台展示,对他们来说,该是多大的遗憾啊。于是,我就给8个孩子每人配一个小老师,专门利用课余时间教,那些甲组同学很热心,积极踊跃的报名当小老师,最后让他们自由结合,教者用心,学者认真,我只当“煽风点火”的人,大肆鼓励表扬,不吝啬夸大的赞美,很快6个孩子进了乙组,尤其值得表扬的是刚来的插班生:王登凯、周航、刘福瑶原来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没费太大气力就进入甲队。最终,只有2个孩子在换了5个小老师都没教会的情况下,不得不“缴械投降”了。当我宣布他俩实在不能上场的时候,他俩竟然没有丝毫遗憾,反而露出释怀的微笑。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明年一定登上舞台。
套用一句很俗的话说“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假如不是拿出时间逼迫一下,用工夫磨磨他们,或许就会有更多孩子登不了台,品尝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人越努力,他就越幸运。”其实,反映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师学习,近三年来,邢校长为了达成“造就学生,成长老师”的美好愿望,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一开始,老师们都把学习当成压力,当成额外负担。觉得不堪重负,结果,写着写着,“逼迫”变成了自觉行动,当校长每个月末收齐老师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查看时,很多老师,一拿起书就会不自觉地说“校长,什么时候还给我们读书笔记啊?我还要写呢。”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会莞尔一笑,由此看出,无形当中老师已经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每天完成批改后,不读点书,写点读书笔记就好像虚度光阴一样的空虚。于是乎,每月底,校长公布读书笔记的数量和教学反思的质量时,受表扬的老师越来越多了,质量达到A级的也越多了,老师认识问题的角度改变了,课堂教学更丰盈灵动了。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读书带来的。相信,长此以往,我们的老师在书香的浸润下,一定会成长的更快更好!水涨船高,我们的的学生定会受益良多。
好成绩背后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观的驱动力和向上力,当别人的“逼迫”成了个人的习惯,那么一定要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假如我们今天都播撒下阅读这一粒小小的种子,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们细心培植,辛勤的耕耘,相信它一定会破土而出,抽出枝叶,慢慢成长,有朝一日它定会长成参天大树。2019,我们相约一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