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
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园沟通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分享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的沟通小技巧。
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1
1、 对自私唯我型家长不轻易让步
艺轩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孩子,时常和其他孩子打闹。艺轩爸爸从不考虑自己的孩子存在问题,而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园和老师:“是别的孩子妒忌我儿子聪明故意惹他的。你们老师要好好地照看。”艺轩爸爸还嫌弃“幼儿园保教水平太差劲了”,要求更换老师。
艺轩的爸爸是典型的自私唯我型家长。这类家长自我意识强,处处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观点容易偏激,甚至有些家长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师面前,强调“维护幼儿合法权益”,要“满足家长”的需求,维权意识很强。
对此,幼儿园不能以某个家长的嗜好来改变原则,同时要有礼有节地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给予回绝,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同时,幼儿园要拿出专业的育儿技能,纠正家长错误的思想观念。幼儿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和老师是“共同哺育”幼儿成长的合作伙伴,需要默契配合。只有双方牵手协作,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在处理由于幼儿园过错而引起家长不满的事情时,幼儿园要表示道歉、担当责任,再给予解释并加以矫正,以求得家长理解,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2、对包办代替型家长加强开导
王兴在幼儿园喝水时奶奶总要一口一口地吹冷后,守着孙子喝完才离开。孩子户外活动奶奶也在一旁陪着,生怕孙子伤着。吃早餐时奶奶更要摆好凳子守在旁边,又是擦汗又是亲自尝热冷。
这类包办代替型的教育方式,多是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担当养育重任,祖辈有“带不好孙子不好交代”的为难思想,往往出现对孩子溺爱骄纵、包办代替等过度呵护的行为。
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幼儿园要加强引导:该孩子干的事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干,孩子能干的事家长绝不能替他们干,包办代替容易使孩子听不进合理的建议意见,自私骄纵,甚至导致孩子能力发展滞后、自理自信缺失、抵抗力差等。对于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危害,幼儿园不妨直言告之。
幼儿园还可以从园所制度管理上开导家长,用制度管理来减少频繁出入园所带来过度呵护的行为,让其明白幼儿进入园内班级后,家长不得随意进园进班,以减少对园所正常工作的妨碍。现在祖辈带孩子的越来越多,但也不乏理性冷静爱孙子的祖辈。幼儿园可召开祖辈专场家长会,通过经验交流、表扬成功做法、家园栏宣传等多种方式,弘扬好的思想和做法,增加其影响力,带动更多的祖辈家长效仿学习。
3、对寄托过望型家长注重理念引导
杨鹞是大班的女孩子,妈妈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希望她能成才。一次,婆婆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耽误了几个小时的学习,回家妈妈跟婆婆吵了一架。幼儿园不给孩子留作业,妈妈硬是把孩子从被窝中喊起来,布置超范围作业并强迫其完成。每天,妈妈都要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孩子一旦答不出来,妈妈就会大声呵斥,并让孩子跪在门外不准起来。
这是典型的寄托过望型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才心切,为孩子规划了人生目标,过早地赋予孩子学习和成才的压力,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背会多少唐诗、学会多少道算术题,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对此,幼儿园要说服寄托过望型家长,不能把孩子的童年跟自己的童年相提并论,更不能动辄惩罚辱骂,扼杀幼儿最珍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大人”度量小孩只会强加给孩子超重的压力,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在与家长交流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先肯定、赏识孩子的优点,肯定家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对家长“超值过望”的期待和做法予以否定。针对孩子今后发展的规律和重要性,提出老师的建议,特别要向家长阐述孩子年龄特点、心脑发育机制和认知规律等知识,切莫揠苗助长步“伤仲永”的后尘。
同时,幼儿园要宣传国家关于幼教方面的政策法规、身边案例等,给家长传达一些科学的育儿观、人才观,让家长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有利最重要的;对家长的不利于孩子身心发育和长远发展的行为给予批评制止。
4、对放任型家长不迁就不回避
陈宇从进幼儿园开始,就非常自由散漫,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合作精神较差,同桌总是挨他揍。做操、上课他想跑就跑,没有纪律观念。爸爸妈妈从不过问陈宇在园的表现,老师多次打电话、写便条请家长来园协商,但爸爸妈妈都以忙为托词从未来过,还说:“没关系,孩子在家也是这样顽皮的!能学到啥程度就到啥程度。”孩子在园的表现家长毫不重视,对园所的请求毫不配合。
这类家长往往受农村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应该顺应自然自由自在地成长。因此对孩子放任自流,没有适度的约束。还有一类放任孩子的家长就是没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心,他们只负责生孩子,然后就扔给老人自己不管不顾,任其自然发展了。
对此,幼儿园要让放任型家长明白孩子缺少父爱母爱不利于其健全发展,要认真纠正家长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引导家长用爱心悉心呵护、帮助孩子点滴进步;教师要展现出幼教工作者专业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观念,让家长产生信任感。交流中,做到热情主动,不卑不亢,对家长不合理的认识和行为及时指出并给予帮助,不迁就、不回避,坚持科学育儿的理念。
这类家长往往爱面子,教师可抓住时机,通过交谈让其明白对于孩子的放纵和由此引起的'孩子自信不足、同伴减少,甚至养成孤独孤僻、行为不正、偏听偏信的毛病,以致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等不好的后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监护理念和监护行为。
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2
1、尊重家长是前提。
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不存在贵贱之分,特别对待那些调皮孩子的家长,更要悉心交流,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家长共商解决问题的对策,切莫当众指责家长,甚至侮辱家长,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激发更大的矛盾,记住,尊重家长就是尊重自己。
2、懂得倾听是手段。
与家长交流,要懂得倾听,不能以“教育权威”自居,一味讲述自己认为的大道理。这种的交流只是片面的交流,不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甚至有可能自己也存在错误,但自己发现不了,因为当局者迷,这时只有懂得倾听,才能发现更多,才能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电话交流是途径。
对于比较尖锐的问题,采用电话交流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措施,比如教师在工作中因为情绪激动而出手打了学生,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交流向家长解释原因,承认错误,寻求家长的原谅,以免和家长产生正面的冲突。当学生在学校犯下严重错误时,电话交流也可以先缓解下家长的情绪,避免家长因为情绪对孩子大打出手!
4、家庭访问是补充。
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访也是一种必备的沟通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家长又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进行家访,寻找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为家长解疑答惑,出谋划策,甚至鼓励家长发现自身问题且改之。家访时,面对家长的不礼貌和冷落时,也不必产生情绪,应冷静对待,巧妙化解即可。
5、分析家长是功课。
教师交流面对的是不同的家长,他们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所以交流时使用的语气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在与家长交流前,要做好交流前的功课,即对家长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做到胸有成竹,从容应对。面对脾气暴躁的家长,语气要缓和些,那些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则需要语气坚定些……
6、方法策略是保障。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做到先扬后抑,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作出肯定,进而转入到该次不良表现的话题。对学生的批评要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过度批评学生容易让学生反感,也会让家长反感。对于不同的家长,话题的切入点也不相同,爷爷奶奶更多关注的是生活和饮食,父母更多关注的学习和成长的问题。另外,当家长在解决孩子问题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帮助家长,取得家长长足的信任。
幼儿园教师对待家长3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
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会更理性地重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置。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