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艰辛历程
你知道成功人士的艰辛历程吗?我们只看到成功者辉煌的一面,成功者艰辛的一面谁又知道呢,大多数只关心别人是否成功,而不会关心这里是有多么的艰难,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成功人士的艰辛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功人士的艰辛历程1
成功人士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吗?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坚持方得始终。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吗?篮球之神科比在面对采访时这样回答道:没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科比的成功是有原因的,并非是靠天赋一路走到现在,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所谓的天道酬勤,大约就是这个意思。然而很多人大约曲解了科比的意思,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他并不只是见过一次。努力很重要。但是能够坚持努力才成功的核心。我的孤独虽败优容,村上春树是一个出名的世界级文学作家,经常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是遗憾的是,始终一次都没有拿到过。
有人说,村上春树陪伴诺贝尔长跑十年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是村上春树并没有在意,他认为这件事,和自己每天坚持跑步是一样的,就像当初他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作者,每天为衣食住行发愁,但时间抖转到现在,他已经成为世界级作家了。虽然成功看起来很遥不可及,而且路途总是孤独和艰辛,但是没有关系,有些孤独虽败犹荣。漫长等待只为绽放。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成功的。对这个事情没有几个人有异议。关于他过往的经历,也常常被人们提起,什么吃泡面啊,被人拒绝啊,但是马云自己其实不怎么提起这些事情。说到底,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了,反复提是没有意思的事情。然而在马云的演讲中,我们常能够感觉到每逢大事必有近器的心态。在最困顿的时期,马云仍旧在坚持在等待,只为成功的那一刻。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的,只是需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等来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就只会抱怨生活如此不公,那你永远都不会成功。现在非常火的快手和抖音里出了一批吃货,人家靠吃来赚钱,有多少人很羡慕他们,不断的效仿,你认为他们很成功吗?
可是你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他们吃完之后,你知道他们去干嘛了吗?我想大家是知道的,吃了那么多,胃再大也受不了,吃了吐,吐了吃,先不说有多么浪费粮食,就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要了吗!如果坚持这么吃,身体总会出问题的,那到时候你的孩子,你的家人,连你的钱都是别人的,你又能带走什么!
所以不要羡慕那些你自认为成功的人,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你想要成功首先你要学会努力拼搏,努力了一切都会有的,不努力连想都不要想。所以你能不能成功,就看你对成功有多大的渴望,如果你渴望成功像呼吸一样,没有了呼吸你就活不了,那你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了。所以努力吧,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就看你如何去争取了。
成功人士的艰辛历程2
成功人士王健林的励志艰辛创业经历,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国民老公王思聪,无疑是当今时代年轻人中的头号知名人物。而他的父亲,万达老总王健林,更是一度占据中国首富的位置。但王健林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是经历无数艰难,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王健林的父亲是王义安,他是一位老红军。而王健林的岳父,也是一位老革命。所以,王健林的成功,被归结于背景。不过,纵观王健林的创业史,他会用实力证明成功来源于自身。毕竟,现实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优质的生活也没让他们成为中国富豪。
王义安的儿子可不止王健林一个,王健林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4个弟弟。同样的起点,但是,只有王健林打造了万达,成为了中国首富。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富豪。
在2016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单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87亿美元的资产首次跻身前20强,排名全球第18位,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富有华人。2015年万达集团的总收入达到2901亿元,几乎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的`收入的总和!不仅如此,王健林还以集团形式捐款超过28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前段时间,在央视《对话》专访中,王健林还表示:“有万达,上海迪斯尼20年之内盈不了利!”
王健林创业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创业成功的辉煌背后,是无数个不眠的夜和数不清的困难与挑战,而支撑他们挺过来的是一个勇敢的梦想。不论是创业,还是科研,基本都遵循二八定律,成功者是少数。但正因为有了10%、20%的成功,创业者才不断被激励,拼命成为那一小部分。创业成功的辉煌背后,是无数个不眠的夜和数不清的困难与挑战,而支撑他们挺过来的是一个勇敢的梦想。所以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今天和大家一起听首富王健林讲故事,他曾经9天9夜没睡觉,3年打222场官司,作为过来人的他说,如果想成功,就应该去创业,朝九晚五规规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种人生不精彩。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我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我们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就这样,我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我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百年企业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2000年,万达开始从住宅开发向商业地产转型。当时王健林已经意识到住宅开发的产业模式不好做,不是真正的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家做住宅的企业是百年企业,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需求必然会下降。”
不过,真正让王健林下决心要做“百年企业”,主要是两位老员工得癌症治疗的刺激。“都是创业时候进来的员工。打一针两块钱,打不打?那个时候没有社保,就是企业自己拿钱。我当时决定,不要吝惜钱,能活一天就活一天,这两个人花了我一百万块钱。”
但问题是,当公司发展三四十年的时候,员工医药费怎么办?王健林发现,一定要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模式。为此,万达开了三天会,最终决定转向商业地产。在王健林看来,万达转型不是抛弃自己所有的资源和经验,彻底转行,而是要将已有资源优势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相结合,寻求永续发展。商业地产是最佳选择。
经过十年发展,如今,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总结经验,王健林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于三句话:傍大款、产业链和标准化。回忆如何傍上沃尔玛这个大款,王健林仍记忆犹新。“第一次上门跟人家说,一口就被拒绝了,慢慢谈,一次一次上门谈,整整花了一年。”王健林称,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上门跑了几十趟,对方才同意“试一试”。
于是,王健林便将自己的完美构想让沃尔玛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选定了地段优先告诉沃尔玛,然后根据沃尔玛的需要协商设计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
“实际上,沃尔玛也很希望能有这种模式,只是以前地产商们都没这么去干。”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自从“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口号开始在全国叫响,万达第三代产品——商业综合体变成了品牌,地方政府引进万达也构成实在的政绩体现,议价权已经在向万达倾斜。对此,王健林也并不避讳。王健林称万达每年做二三十个项目,百分百来自政府“邀请”。
志在必得是王健林的一贯作风。他就是认准了方向一定会走下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做了几个项目后,王健林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当时做购物中心,一般都是请国外设计中心做设计,不仅成本高,花费时间也很长。为了节约成本,长久发展,王健林决定建立自己的设计院、商业管理公司,“不能把自己的命拴在别人的腰带上。”
一个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招商。如何抓住商户,王健林的看法一针见血,“让他们赚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万达的成功,引来无数的模仿者,王健林也十分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他甚至正在计划把万达经验整理成书公开出版。“别人老问我担不担心被人学走,要我说,如果读一本书就把你的核心竞争力学走了,那也就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
回顾王健林的创业史,“快人半拍”其实就是他敢做敢想、敢打敢拼的风格在商海中的成功上演,正是靠着十几年持续的“快人半拍”,王健林的地产帝国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并且滚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