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与人相处和沟通时,第一要义就是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我们来了解一下!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1
“收到”是一种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
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
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妍妍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
“收到”是一个承诺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
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
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
“收到”见人品,凡事有交待
“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1. 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2.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3. 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4. 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5. 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6. 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好的人品。
“收到请回复”
下了班之后还管用吗?
以上讨论的更多是围绕上班时候的情况,那么下班后的微信到底要不要回复呢?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浙江宁波一职工王女士因为在下班时间未及时在微信工作群内汇报工作而遭到辞退。
2017年7月,王女士进入宁波某饮品店工作,担任店长职务。2018年7月2日22时23分,王女士所在单位负责人在工作微信群上要求在10分钟内发当月营业额,不发就辞退。
王女士因怀孕较早入睡未及时回复,10分钟后,单位负责人在微信工作群上通知王女士已被辞退。第2天在王女士去店里上班时,单位告知其已被辞退,并拒绝向王女士支付上月的工资。
最后,在宁波市总工会的帮助下,王女士成功维权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
十分钟没回微信就被辞退?
这不禁让职场人士打了个寒噤,下班后的时间本该是属于自己的,但还是要随时待命吗?
下班后,面对这种“紧急工作微信”回还是不回?
职工能否拒绝?
下班时间回复微信算不算加班?
这个案件在网络上曝光后,引发了舆论的热潮。
下班之后,手机随便一扔,不管是睡觉也好,休息也罢,或者是在家忙着做家务、做饭,很可能注意不到手机上的消息提醒。
等到看到消息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这个时候是回,还是不回呢?
当然了,还有可能是,下班了,只想好好的休息,看到工作微信就头疼,于是装作看不见,也就不回了。
针对这件事情,工人日报发文,文中写到:单位无权要求职工下班后有事必回。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呢?
有人说,如果财务不自由,就是说,如果没钱还有贷款,指望着工资还贷过日子,那就老老实实回;
还有人说:下班回个毛的微信!下班时间就是个人时间!
总之各种说法都有。
回微信,实在是耗费自己的个人时间,不回微信,又怕领导心生不满,害怕丢了饭碗。回还是不回,成为难题。
还有更现实的人,回不回微信跟工资挂钩!“每月5000肯定不回,每月10000看到马上回,每月20000保证7*24全年待命!”
那么,老板在这件事上怎么看呢?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不会打扰下属,如果是十万火急的事情,直接电话联系,要求到场。”
“可以不回啊,不罚钱,找别人。”
如果次次不回,次次得找别人解决,那你在公司的位置,岂不是...
该不该回我不知道,我只希望没有下班后的工作微信!
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2
学会尊重
诸葛亮说:“勿以身贵而贱人。”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的身份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待人谦逊。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在一家生意红火的蛋糕店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乞丐。旁边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很是讨厌的神色。店里的伙计嘴里也喊着“快走吧,别影响我们店的生意。”乞丐却却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小声地说:“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
这时,店老板走过来,热情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递给乞丐,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乞丐受宠若惊般离开,也许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殊荣。
店老板的孙子不解,问道:“爷爷,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
店老板解释说:“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呀。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这份厚爱?”
孙子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
店老板说:“他今天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钱,岂不是对他的侮辱?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尊重我们的每一个顾客,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顾客给予的。”小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个故事中的店老板就是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的爷爷。堤义明曾坦言,当年爷爷对乞丐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曾多次在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要求员工像他爷爷那样尊重每一个顾客。
人和人之间,或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学会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他人,并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还配得上他人的喝彩与赞叹。
大学士纪晓岚曾经去五台山游玩,走进庙里,方丈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仪态一般,便说:“坐”,又叫一声“茶”,意为以随便的茶水招待。
得知来的是京城客人,方丈恭敬站起,马上领纪晓岚入内厅,恭敬地说,“请坐”“敬茶”。
当再经过一番细谈,才得知来的是礼部尚书纪晓岚时,方丈神色黯然,谦卑地领纪晓岚入禅房,并尴尬地赔笑道:“请上座”“敬香茶”。
纪晓岚临走时,方丈拿出纸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辉禅院。
纪晓岚挥毫书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方丈顿时羞愧不已。
做人切记,“勿以身贵而贱人。”人这一辈子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凡最终胜出的勇者,往往身上都有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气质。
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尊重,其实就是一种平等。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的不易和努力。人和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在生活中尊重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好的尊重是自身自带的素质,潜藏在精神里,游历在生活之中。
有的时候明明是同样的事,不同的人给出的结果总能让人感到尊重和更加满意。这就是尊重的魅力。
曾有朋友跟我说,“我以为别人很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自尊。
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其实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